自适应版
您的位置: 首页 /学习园地/学经验/详细内容

东北大学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

来源:教育部官网 发布时间:2024-12-11 10:11:24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 

教育部简报〔2024〕第59期

  东北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,特别是给学校全体师生的重要回信精神,立足“系统规划、精细管理、工程控制、高效创新”理念,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模式,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,努力为东北全面振兴和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

  机制引领,升级成果转化模式。一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。出台《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实施细则》《知识产权管理办法》《异地科研机构管理办法》《科研人员校外兼职及离岗创业管理暂行办法》等制度10余项,建立成果转化分级管理、收益共享、多元评价政策体系。二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。搭建“内转化—外转化”联动模式,将企业及市场需求向内转化为学校科技创新方向,将可直接转化的技术以科技成果许可、转让等方式直接转化到企业。发挥国家大学科技园促进“外转化”作用,将需要二次开发后才可转化的科技成果,经概念验证、中试熟化等环节后再转化为企业现实生产力。三是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平台。聚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、概念验证平台搭建、产业研发团队打造、专业服务队伍建设、成果转化生态营造等重点任务,设立专项引导基金,给予人才、机构、政策等多要素保障,着力解决成果供给与企业需求信息不对称,成果转化产业化周期长等难题。

  服务赋能,提升成果转化质效。一是打造转化专业队伍。聘任具有知识产权、市场运营、法律金融等专业背景和资格证书的转化专业人员40余人,打造发明披露、成果评价、专利保护、成果推广、法律咨询、政策研究、商务谈判等全流程服务专利运营和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队伍。募集社会资金设立“知识产权育苗基金”,对考取专利代理人资格证书的在校研究生择优给予奖励资助。二是开展优质可转成果评估。明确专利评估开展方式与流程,确立费用分担与奖励事项,稳步开展拟申请专利的技术评估分类工作,近两年完成申请前评估2000余件,培育优质可转成果1800余个。开展存量专利盘活工作,推进7000余件有效存量专利与高新技术企业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、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开展精准对接。三是实施成果转化全流程保护。探索建立由校内外技术专家、法律专家和管理人员组成的咨询专家库,对重大科技成果的转让和入股进行技术可行性与转化适应性论证,加强潜在风险防控。将知识产权管理贯穿于科研项目的选题、立项、实施、结题以及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全过程,构建“评估分类、评价分级、专利导航、成果挖掘、人才引育、流程管理”六位一体的知识产权质量保障体系。

  组织优化,支撑行业产业发展。一是体系化推进技术研发。组建“科学家+工程师”研发队伍,围绕钢铁制造全流程,建立由院士、知名教授领衔,青年骨干教师、研究员为主体,覆盖力学、矿业、冶金、材料等十余个学科的工程科技研发队伍,相关科技成果成功应用于国产大飞机、港珠澳大桥、8万吨模锻压力机和白鹤滩水电站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。围绕新型工业化战略急需,加强不同学科间系统性联动,构建整体工业解决方案,凝练矿山高效安全开采、特殊钢冶炼、低碳冶金、高效连铸等系统工艺体系,形成选矿一体化工艺设备、超快冷热轧线等多个自主装备产品,打造一批“技术研发—装备集成—场景应用”工程示范,多项关键技术和成果在宝武、鞍钢、河钢等钢铁企业转化应用。二是组织化开展校企对接。围绕钢铁行业转型发展战略需求,组建涵盖材料、冶金、机械等学科的有组织科研队伍,与200余家钢铁企业开展协同创新,出版“钢铁工业协同创新关键共性技术丛书”,完善关键共性技术理论体系,加快钢铁行业绿色化和智能化发展。发挥企业出题人、阅卷人作用,积极开展与国内顶尖企业深度合作,共建“鞍钢东大先进材料工程研究院”“绿色智能化钢铁技术联合创新中心”“钢铁全流程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”等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和创新平台30余个,实现钢铁材料、工艺、装备等关键领域和钢铁、有色等关键行业科技成果定向研发、定向转化。

  使命驱动,服务国家发展战略。一是聚焦辽沈发展需求,服务东北全面振兴。成立合作发展委员会(服务东北全面振兴委员会),积极推进《东北大学对外合作发展和服务东北全面振兴工作规划(2024—2026)》,开展面向政府、企业、高校院所的15项重点行动,与沈阳市等地方政府、华为等头部企业、山东大学等高校院所签署合作协议107项,构建立足辽沈、服务东北、辐射全国的合作发展大格局。围绕“数字辽宁、智造强省”战略,聚焦辽宁万亿级产业基地建设需求,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“超大型深部工程灾害物理模拟设施”及“沈阳东北大学创新港”建设,打造前沿研究、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一体化实验区;服务沈阳装备制造业发展,加快“工业智能与系统优化国家级前沿科学中心”建设,以工业智能技术赋能重点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;与重点企业联合研制采掘装备等专用设备,联合开发IC装备真空干泵技术、发动机减振运维等前沿技术,以东大科技创新推动辽沈产业创新。二是发挥学科特色优势,服务中国式现代化。在信息领域,自主研制优化决策与控制一体化工业智能理论与系统,实现选煤、选矿、电熔镁砂等生产线无人值守,搭载世界首套工控型生成式AI大模型的产线投入生产,树立钢铁行业“人工智能+”转型标杆。在高端材料领域,解决高端模具钢存在的夹杂物超标和带状偏析严重等共性难题,基于冶金工艺的非晶纳米化技术,填补我国磁性纳米材料生产空白,实现高温自润滑轴承/衬套国产化自主生产。在战略性矿产开采领域,解决金属矿深部安全高效原位连续开采等难题,与矿业企业联合攻关深部工程、镍冶炼工艺技术,维护镍钴等战略资源安全,促进行业产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。
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

太阳成集团tyc234cc主页

  • 相山校区
    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东山路100号
  • 滨湖校区
   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沱河东路8号
  • 微信二维码
    扫一扫关注我!
    微信公众号
  • 智慧校园二维码
    扫一扫关注我!
    智慧校园